我组捐献光催化高科技成果,助力企业战胜疫情复工复产!
日期:2020.03.15 编辑:北斗融媒 文:李爽
原文链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科研单位日以继夜地开展科研攻关,以期尽快研究出相关成果,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高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充分发挥石油石化专业优势,综合多学科力量,研究出光催化高科技成果,捐献企业战胜疫情复工复产。
张静、李长波团队积极响应辽宁省委和学校党委的号召,把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光催化消毒灭菌技术”、“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捐献给了企业。
光催化材料是一种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导体材料的总称,它涂布于基材表面,在紫外光及可见光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也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具备除臭、抗污、净化空气等功能。张静教授多年研究光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2012获得国家发明授权专利。采用该专利技术制备的纳米氧化钛溶胶,颗粒大小合适、粒子分散度好,消毒杀菌、净化空气效果好。将其喷涂在办公场所可以有效切断污染源,避免病毒扩散传播,维护员工身体健康。对人流密集重点区域(如会议室、办公室、食堂),除了采用传统酒精消毒剂外,还可以采用光催化消毒灭菌技术开展消毒。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粪便和污水传播扩散这一新情况,污水处理厂可以通过“紫外线、臭氧、次氯酸钠”的“三重消杀”,但是过量消毒剂会冲击下游生化系统。因此,工业企业应该在生活污水出厂之前进行预处理,保证效果的前尽量提下减少消毒剂的使用。
张静、李长波团队的污水处理技术获得了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其成果可以应用在企业生活污水预处理及防疫用品废弃物一体式无害化应急处理方面。通过消毒杀菌、光催化氧化等技术措施解决管网污水倒流、臭气溢出问题,在生活污水预处理阶段设置消毒剂破坏单元避免对生化系统及水体环境的影响,引进(建设)生活垃圾尤其是防疫用品废弃物一体式无害化应急处理装置,有效杜绝生产、生活、办公等可能造成的病毒传播风险。
这两项技术对企业复工复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针对目前复工企业普遍存在的一次消毒不顾后续需求、过度消毒的残留消毒剂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消毒剂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张静、李长波团队还来到企业,现场指导企业完善消毒规范及操作规程,并重点关注生活污水排放前消毒剂的降解问题。
捐赠的技术首先在抚顺铝业有限公司试行。总经理蒲铭表示,特殊时期,企业亟需技术、人才支持,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专家团队关心、关注企业生产,带来实用技术,让企业感觉非常温暖,这些技术应用必将对企业复工生产起到积极作用。希望以后加强与专家合作,促进更多实用技术在企业转化,创造效益。
张静教授2010年至2012年赴美国西北大学公派留学,国外的科研条件十分先进,生活便利舒适,但她依然牵挂家乡的亲人,关心亲爱的祖国,立志将所学知识报效祖国。回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创建并担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的系主任,张静教授发扬“十年磨一剑”精神,结合辽宁省建设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的实际,专注于太阳能新材料的研发。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进步的思想,张静带领团队累计申请专利技术11项,授权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张静、李长波表示:“疫情爆发以后,得益于党中央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全国性的疫情迅速好转,大批工业企业的复工复产变得日益重要。但很多单位相关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指导实践,要么迟迟不敢复工复产;要么麻痹大意,造成疫情反复。实用技术不应坐等需求方上门求助;科技工作者也不应空守知识而不主动作为。知识可以传播,实用技术可以无偿捐赠。”
张静、李长波团队只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其他科研工作者也结合着自己的研究领域和专长,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科技服务。这些在实验室里产出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都具有重要意义,解决了困扰企业的技术难题,有助于企业尽快实现安全复产复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关键时刻,迎难而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推动地方企业复工复产,为把地方企业在疫情中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贡献高校科研力量。